出海并购
如《泰卦》是泰的时势与小往大来的卦义统一,而卦才则是在顺应通泰时势的同时实现通泰的义理,程颐解释说: 小谓阴,大谓阳。
然而庄子仍未肯收笔,他还更上一层楼,借罔两问影说无待的境界,再借梦蝶以喻泯合的境界。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
上文儒、墨之辩,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就是拘于一隅的闭封心灵所形成。真君和真宰同义,都是指真实的自我。以儒、墨的礼乐之辩为例,儒家视礼乐为政治人情之大本,礼以节欲饰情,乐以化性陶情,所以认为礼乐的效用足以维持人伦关系的和谐与发抒内心的柔美情感。但若细心体味,整篇《齐物论》层层论说,理路是十分明显的。他们还自以为觉醒,窃窃然知之,哓哓然逞辩,争是争非,竞相夸示,唯有大觉大悟的人,才明白众人的争辩都是梦话。
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也就是说,由于每个人主观偏见的影响,因而无法对事实的真相作有效的判断。作为六艺的根原和旨归,马一浮的易学思想同样具备体系性特征,在宏观上系统地呈现了易学的根本义理。
作为六艺论的整体纲领和根本原理,马一浮的易学思想直承伊川、朱子,同样具足了其六艺论的系统性特质,可以在本体工夫境界的理论框架中得到深切著明的呈现。真常绝待,故非断,即当于佛氏之言体大。(《复性书院讲录》,第302、309页)《易》顺性命之理,其实就是说变易之象易见,不易之理难见,见此则简易之用得矣(《复性书院讲录》,第304页)。于是,位不再拘滞于外在的富贵权位,而是指向了主体人的德性修养。
上经终坎、离是因为,观乎‘重明‘继照,以‘化成天下,所以‘与日月合其明;观乎‘习坎‘心亨,以‘习教事,所以‘以音声为教体,视听之功也(《复性书院讲录》,第315页)。器是万物之总汇,道是实理之显现,器大道大,是《易》教由隐趋显之发用、次第施教之极果。
第二章围绕《系辞传》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一段原吉凶、释德业。相比之下,马一浮学佛、用佛而不辟佛的态度非常鲜明。言之出语道说,则为兑说之象。(《复性书院讲录》,第9页)所以他说:天地者,吾心之天地也。
马一浮一面继承了朱子的太极为理说,认为太极者,一理至极之名。也即是说,易学是六艺之学的本体和依据,而诗、书、礼、乐、春秋之学则是易学的开演和实现。马一浮易学建构的理论意义远不止以上所述。马一浮视言行为人道之原始,故把审言行当作学《易》工夫之关键,即精审言行,切己体察,时时刻刻留意,在在处处用心,用敬义夹持工夫:圣人吃紧为人处,便教汝谨其言行。
如此,易道便具有了普遍性意义,成为了人人可行之道。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4】。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易》教何以会产生?马一浮据《系辞》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明于忧患与故等语,认为《易》教出于忧患。不过,视听既然统摄于言行,学《易》之要故当以言行为重,故马一浮接着阐释了下经首咸、恒的原因: 合艮、兑而成咸。
马一浮认为,五事可以统摄万事,而言行又可以统摄五事,这是因为言行发之于思而为视听之用。2 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96页。效乾坤之用者,莫大于坎、离。其二,《易》教如何能发生效用?马一浮结合《中庸》起首三句指出:道为教之所依,性为道之所出。反过来讲,生生之谓易,就是在万物生生变易之象那里看到隐微之理,即显中见隐,气中见理,变易中见不易。马一浮又结合《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的生义,深入阐明了天地之德: 就其隐者言之,则谓之寂。
然以道望理,则理隐而道显。一理不可见,于二气见之(《复性书院讲录》,第299页);一面又推崇邵雍的心为太极说,称邵子曰‘心为太极,此语最谛(《复性书院讲录》,第302页)。
人是成己之仁,业是成物之智,时是所遇之时,义是随时之用,人大业大时大义大,是《易》教之步骤方法。圣人何优?忧民之自罹于凶咎耳。
(《马一浮集》第一册,第591-592页)心即理之说容易让学人鲁莽承当,错把人欲当成天理,陷入癫狂而不自知。就其显者言之,则谓之生。
马一浮在这种时空交错的时代背景下建构的易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和理论价值。【8】从学术史的角度看,马一浮的儒佛会通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较之宋明儒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可以说是泛滥释老,归本六经。如马一浮所言:此理不堕声色,不落数量,然是实有,不是虚无,但可冥符默证,难以显说。马一浮结合体用隐显阐释天地生生之德,相较传统对鸢飞鱼跃之天地生意的体验式解说,更加理性明晰,已经具有了现代学术理性化言说方式的特征。
此书内容的结构性和体系性非常明显,对应于宋明理学研究所常用的理论范畴本体工夫和境界——第一章揭示易学本体,第三章阐明学《易》工夫,第四至八章赞叹易学之境界。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现代学术转型背景下的分科治学成为必然,而经学很难纳入现代知识分类体系,面临着淡出中国学术视野的边缘化处境。
而行之由近及远,则是雷风相薄之象。马一浮虽然自称吾学从朱子得来(《马一浮集》第三册,第1056页),但他却明确反对朱子以此说辟佛: 三才之道,总为太极……在佛氏,则谓之ー真法界,以名言不同,遂生异义,善思可得……朱子谓儒家本天,释氏本心。
(《复性书院讲录》,第329-330页)圣人知道天地万物同出一源,故吉凶与民同患。如此一来,马一浮就把佛理涵摄在《易》道大义之中,故《易》教,实摄佛氏圆顿教义(《复性书院讲录》,第81页)。
思贯五事而言行亦该余三,就其见于外而能及人者言之也。性命,亦浑言不别,析言则别。他说:圣贤千言万语只明此义。在他看来,老庄王弼的玄学多玄言而少实理。
讲哲学史的,又不谈其中的易学问题【7】。正如朱伯崑先生所说,近代以来,讲经学史的,不谈其中的哲学问题。
然不用敬义夹持功夫,开口举足便错,如何得相应去?各宜自勘,勿以为老生常谈。(《泰和宜山会语》,第30页)心念一动,即分阴阳、两仪、四象、八卦,种种象随之而有,显著明察,理行乎其中而有迹可循,故人可观象明理。
以第二章为枢纽,《观象卮言》第三章提出了审言行的工夫论: 观乾坤,则知其用备于六子也。换句话说,易教境界基于言行工夫。


阿尔巴尼亚Skavica水电站特许经营招标于12月进行


甘肃省7处煤矿要关闭


航天新征程丨航天旅程


沙特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


中亚能源拟收购石油开采技术公司


快舟十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微视频 | 中阿丝路之约


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贺一诚


习言道|习近平演讲中引用的这句拉美谚语有何深意?


绿色新能源成为柴达木盆地发展新亮点
